工作原理
循环水从池壁给水口进入泳池,池底回水口吸水,经过滤、消毒后重新分配。水流方向与泳池长度平行,类似“单向流动”。
优点
结构简单:管道布置成本低,适合小型泳池。
维护方便:无需复杂均衡水箱,适合家庭泳池。
缺点
净化盲区:池底易沉积杂质,水面净化效率低。
死水区域:角落水流滞留,滋生微生物。
适用场景
小型家庭泳池、景观泳池、临时性泳池(如露天泳池)。
工作原理
循环水从池底给水口进入,池壁溢水槽回水,水流自下而上逆向流动,形成“垂直循环”。
优点
高效净化:表面杂质通过溢流槽快速排出,水质清澈度高。
均匀水流:池底多点进水,避免涡流和短流。
减少沉积:池底死水区极少,适合长期使用。
缺点
管道复杂:需配置均衡水箱平衡水压,初期投资较高。
拐角死水:矩形泳池四角仍可能形成滞留区。
适用场景
标准比赛泳池、公共泳池、室内恒温泳池(需高水质要求)。
工作原理
结合顺流与逆流特点:
75%~80%水量:从池壁溢流槽回水(逆流净化表面杂质)。
20%~25%水量:从池底回水口进水(顺流冲刷池底沉积)。
最终合并处理后重新分配。
优点
综合优势:兼顾逆流的表水净化与顺流的池底冲刷。
低维护成本:减少池底沉积,延长过滤系统寿命。
缺点
系统复杂:需定制化管道设计,对施工要求高。
能耗略高:多流向控制增加泵功耗。
适用场景
大型商业泳池、无边际泳池、高端别墅泳池(追求水质与体验平衡)。
泳池类型 | 推荐循环方式 | 核心需求匹配 |
---|---|---|
家庭小型泳池 | 顺流式 | 低成本、易维护 |
标准比赛泳池 | 逆流式 | 高水质、水流均匀 |
温泉/SPA泳池 | 逆流式 | 表面杂质快速排出,防止毛发残留 |
无边际/景观泳池 | 混流式 | 净化与美观兼顾,减少死角 |
儿童戏水池 | 顺流式 | 简单循环,避免复杂设备 |
高洁净度需求(如医疗康复泳池):优先逆流式或混流式。
生态友好需求(如生态泳池):顺流式+植物过滤更适配。
空间受限:顺流式(管道少,布局灵活)。
地下结构复杂:混流式(可分散管道压力)。
循环周期
家庭泳池:6~8小时/次
公共泳池:4~6小时/次
高污染泳池(如水上乐园):2~4小时/次
流量计算公式
示例:100m³泳池按6次循环 → 100×6÷24=25m³/h
管道设计规范
主循环管径≥DN150,支管≥DN80。
水泵扬程需覆盖管道阻力+水位高差(通常预留20%~30%余量)。
顺流式常见问题
池底积泥:每月清洗池底吸污口滤网。
死角藻类滋生:定期投加除藻剂(如硫酸铜)。
逆流式优化方案
均衡水箱管理:每周检查水位,防止气阻导致循环失效。
溢水槽清洁:每日清理落叶杂物,避免堵塞回水口。
混流式升级策略
智能控制系统:通过流量传感器动态调节顺流/逆流比例。
底排与周排联动:暴雨时自动切换为全顺流,防止池水溢出。
案例1:北京某高端别墅泳池(120m³)
循环方式:混流式
效果:表面杂质清除率95%,池底无沉积,年维护成本降低18%。
案例2:上海某游泳馆(500m³标准池)
循环方式:逆流式+硅藻土过滤
效果:水质达国际赛事标准,观众席无异味投诉。
泳池循环方式的选择需以水质目标和使用场景为核心:
顺流式:简单实用,适合预算有限的小型泳池。
逆流式:净化高效,适合高标准的公共泳池。
混流式:均衡性能,适合追求综合体验的高端项目。
建议委托专业设计团队进行水力模拟,确保循环效率更大化,同时结合自动化控制系统(如PLC+物联网)实现精准管理。